找到相关内容1762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

    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之两种观道,即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(21)(如《占察经》云:「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,应当学习二种观道,何等为二?一者唯心识观、二者真如实观。」(大正17·908上)湛然《止观义例》引用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6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506),僧伽婆罗又受梁武帝的征召,于寿光殿从事译经,嗣后又在华林园、正观寺、占云馆、扶南馆等处继续翻译经论,直到天监十七年(518),共译出《大乘十法经》(一卷)、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》(一卷)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乐舞戏曲文化钩沉

    歌舞立技之人,随他拍转,拍缓则步缓,拍急则步急。   如彼技儿,取诸乐器于戏场地,作种种戏,心之技儿亦复如是。种种业化以为衣服。戏场地者,谓五道地。种种装饰,种种因缘,种种乐器,谓自境界技。儿戏者,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881893.html
  • 《一函遍复》讲记(2)

    一样,这叫上善若水嘛,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。水有一个特点,它是往低洼的地方流的。为什么往低处流?因为水有它的平等性,所以往低洼的地方流的话,它就会最终平起来。所以水善于处在人不愿处的地方,这才是修道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282348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制度为基础,并以寺庙、法师、信众三位一体。虽然历经现代佛教改革,佛教的制度形态已多少呈现为教团佛教,但佛教信徒大多注重个人精神的修为、心性觉悟境界的个体呈现,而不以世俗社会生活的组织和制约作为特点,从而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

    不好,专门到一个道观里辟谷去了。什么叫辟谷呢?“辟谷”在道教术语里,就是说修持一种道术,不吃饭或尽量少吃,由少吃到不吃,来体验一种精神境界。这是道教的一种修身方法,就像吃素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一样。 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3482662.html
  • 当代藏传佛教在国外

    ,自此始,德雄师从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近40位高僧,修习各派教义,在闻、思、修各方面达到了较深境界,他将各派教义融会贯通,加上个人的实践,使其成为"那个时代伟大的无门派上师之一"。1941年勒巴圆寂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0782812.html
  • 敦煌佛教典籍

    、三昧等,指止息杂念,专注一境)。后来因感到禅定境界并非是究竟之道,便改从苦行外道,用严格的绝食苦行进行修炼,以期得到灵魂的升华。他以食用野生果实为生,并且逐渐减少进食的数量,以至每天只吃一麻一麦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082819.html
  • 唯识学入门 -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(1)

    属于凡夫的。也就是说,所谓彻底觉醒,是透过佛陀的教诲,透过佛法,因为佛陀就是如是走到成佛的境界,然后回头告诉我们过程。我们说,我们是凡夫如何超凡入圣,就会有所谓的要听经闻法,所以会有声闻和缘觉,从这里叫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6102182911.html
  • 拉卜楞寺的青海籍蒙古族活佛、高僧评介

    ,思维敏捷,反应神速,对答如流,无懈可击,如是赢得“柔贵绕智”的美称,声誉远扬。他并未固步自封,没有满足眼前成绩,而把研究领域转向密宗,加入拉寺密宗下院修习密乘教义,持续13年之久,达到很高境界,成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45482953.html